Hi,您好,欢迎来到西安盛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!

最新资讯取代 Vue 和 React?25 年码龄程序员不满 Web 开发现状创建新框架 Nue JS,能减少 90% 代码量!

发布时间:2023-09-28 11:08:24

近日,前端开发者 Tero Piirajinen 推出了一个名为 Nue.js 的极简化前端开发工具,并迅速引发社区讨论。Piirajinen 在 Hacker News 上表示,它是 React、Vue、Next.js、Vite、Svelte 和 Astro 的替代品。



据悉,Nue 源自德语单词 neue,与英语中的“new”同义。它能帮助具备 HTML、CSS 和 JavaScript 知识的开发者构建服务器端组件与响应式界面。具体来说,Nue 有三大优势:改善开发者体验;加快项目进度;加快页面加载速度。而其最大的亮点在于,它能将用户界面代码量控制在其他同类方案的十分之一

 

Nue 作者 Piirainen 是一位来自赫尔辛基的前端开发者,并在开源项目、技术产品和初创企业中工作了 25 年以上,比较知名的成果包括 Riot.js、Flowplayer 和 jQuery 等。目前,Piirainen 正在独力开发 Nue.js 项目,并积极寻求更多贡献者的加入。

 

Piirajinen 在 Hacker News 上的帖子中提到,过去 12 个月以来,他一直从事项目开发工作,最近还转为全职。他的开发目标有两个:

 

  1. 1.Nue JS——一个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小型(压缩后仅为 2.3 kb)JavaScript 库。它类似于 React 和 Vue,但去掉了 hooks、effects、props、portals、watchers、injects、suspensions 等各种抽象元素。只要开发者具备 HTML、CSS 和 JavaScript 方面的基础知识,就完全可以轻松上手。它支持服务器端渲染和客户端响应式组件,设计灵感来自 Vue 2.0 和 Riot.js(Piirainen 本人也是 Riot 的原作者)。

  2. 2.Nue 工具——一套完整的前端开发工具集。在完成之后,Nue 将能够取代 Vite、Next.js 和 Astro 等系统,这也是本项目的最终发展目标。

 

Piirajinen 计划在 2024 年 3 月之前完成所有工具的准备工作,但具体时间取决于问题数量、开源维护工作量,以及他自己的判断水平。目前,Nue 已在 GitHub 上开源,并遵循 MIT 许可证。

 

为什么创建 Nue?

 

Piirajinen 表示,他创建 Nue 的主要原因是他对于当前 Web 开发态势并不满意,主要问题包括相关工具太复杂、代码难以理解、编译时间长、网站过于臃肿等等。

 

此前,Piirajinen 在 Flowplayer、Muut 和 Volument 担任首席产品官(CPO)时,就有一些不太愉快的前端开发经历。虽然项目最初进展顺利,但很快就变得难以维护。经过几个月的开发,工作节奏开始明显放缓,原本乐观的未来计划也越来越难以落地。

 

Piirajinen 认为,不只是他自己有这种感觉,整个前端开发行业都面临危机。Piirajinen 提到,他读过不少相关文章,开发者们纷纷表示前端令他们身心俱疲。因此,Piirajinen 想要做点什么,改变这令人恼火的现实。

 

Piirajinen 计划以极简化方式从零开始构建一切,并用到了不少“旧有”创新成果,例如渐进式增强、关注点分离和语义网页设计。而 Nue 是 Piirajinen 改变现状的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,希望能为 JS 和 UX 开发者们提供极简化工具。它强调恢复 Web 标准模型的荣光,并引入现代创新的力量。Nue 想要让 Web 开发再次变得有趣。

 

Piirainen 表示,Nue 的灵感主要来自 Jarred Sumner 开发的 Bun。这是一款新的 JS 运行时、捆绑器、测试运行器外加 NPM 兼容型包管理器。Piirainen 认为,Bun 希望让 JavaScript 变得更快,而 Nue 希望让前端开发变得更快。Nue+Bun 将成为面向前端开发者的完美组合。值得一提的是,Jarred Sumner 和 Piirainen 一样,也是一个单兵作战的开发者。

 

Nue 的其他灵感来源还包括:

 

Salvatore Sanfilippo 的推文:“纵观如今的 Web,我发现开发实践仍然没能遵循最基本的导航和可用性规则。尽管硬件发展一刻不停,但 Web 呈现速度仍然很慢。我只能认为,现代前端开发已经走进了死胡同。”

 

乔布斯的名言:“一切应该以客户体验为起点,再据此倒推技术实现。”

 

Dieter Rams 的名言:“少,即是多。”

 

基于以上几点,Piirainen 给 Nue 项目定下了三条指导原则:

 

  1. 关注点分离:让人们各自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,由此加快交付速度;内容创作者专注于内容,UX 开发者专注于交互设计,JS 开发者负责前端中的后端部分。

  2.  “只用最普通的 Web 元素”:Nue 将努力发掘标准 HTML、CSS 和 JavaScript 当中蕴藏的力量。

  3. 极简主义:小型代码库更易于维护和扩展,发生错误的几率也会更低。

代码量减少 90%,Nue 主张极简主义

 

据了解,Nue 的最大优势就是帮助开发者以更少的代码达成相同的效果。在一个项目中,同样的功能实现之间存在 2 到 10 倍的代码量差异并不罕见。以用 Nue 编写的自定义列表框组件为例:React 版本需要使用 2500 行 JS 代码,Nue 版本则能够在保持 50% 到 80% 功能的前提下,把代码量控制在十分之一。

“这就是 HTML”

 

Nue 使用的是基于 HTML 的模板语法:

image.png


 

类似于 React 宣称其“就是 JavaScript”,Nue 也可被认为“就是 HTML”。而这样的特性,对于专注于交互设计、可访问性和用户体验的 UX 开发者来说堪称完美。

为扩展而生

 

据介绍,Nue 之所以能够为前端开发带来新的可扩展水平,主要归功于以下三大因素:

  1. 关注点分离,易于阅读的代码比“一团乱麻”的代码更易于扩展。

  2. 极简主义,100 行代码肯定比 1000 行代码更易于扩展。

  3. 人员分离。保证 UX 开发者只须关注前端,JS/TS 开发者只须关注前端的后端,这样团队技能就会达到最佳平衡。



UX 开发者与 JavaScript 开发者能够并行工作、互不干扰,最佳结果也自然会由此产生。

对样式解耦

 

Nue 并不主张使用域 CSS、Tailwind 或者其他紧密耦合的 CSS-in-JS 框架。相反,它认为最好将样式跟布局和结构区分开来,主要是因为:

四种组件类型

 

Nue 拥有丰富的组件模型,允许开发者使用不同类型的组件构建起各类应用:

 


开发者:Nue 很棒,但取代 Vue 或 React 还为时尚早

 

对于这样一个创新项目,不少社区网友给予肯定。网友 aziis98 大赞 Nue 是一个“很棒的项目”,即使是像他这样一个 Vite 和 Astro 的忠实粉丝,也感到“耳目一新”。

 

网友 ilrwbwrkhv 评论称:

 

真的很棒。尽管 Web 一直在不断变化,但层出不穷的“新框架”还是无法让人们满意,而且全部主流框架也都惊人地相似。

我们确实有必要从头开始考量需求,并拿出一套更小、内存效率更高的解决方案。

这里也希望有更多的前端开发者停止人云亦云,尝试独立思考,想想过去的老前辈是怎么努力减少内存占用量的。

我每次看到如今的 Slack 等应用程序,都有种悲伤和绝望的感觉。

像 Nue 这样的项目至少发现了正确的问题,也摆出了严谨的态度。支持!

 

也有不少网友直接指出 Nue 当前存在的问题,并给出了比较中肯的建议。


网友 niutech 指出,Nue 更像是 Petite-Vue 或者 Riot.js 的替代品,还很难说可以取代非常成熟的 Vue 或者 React。所以拿它跟 headlessui-react/vue 做比较,就像拿苹果跟橙子或者香蕉比较一样有点错位:无头 UI 列表框的复杂度要高得多。其实在 Vue 中也可以用 Nue 那个级别的代码量构建起列表框,这事并不太难。

 

此外,作者并没有在入门介绍(https://nuejs.org/docs/nuejs/getting-started.html)中提到如何在无需构建步骤的情况下使用 Nue,从而逐步增强现有 HTML 网站(例如 Petite Vue):<script src="//unpkg.com/petite-vue" defer init></script>`还是 Alpine.js: `<script src="//unpkg.com/alpinejs" defer></script>`。


用户 bartq 认为,单从网站构建库的角度来看,Nue 已经做得很成功了,但身为开发者,他还期待看到其他成果:

 

1. 用该库创建的示例项目,包括过程中的挑战、解决方案、难题和成果。

2. 用视频演示如何用 Nue 库创建简单的应用程序。在已经非常拥挤的 JS 生态系统当中,光靠枯燥的说明文档已经很难吸引到支持者。比如想在视频中看到:

 

  - 工具如何起效;

  - 调试如何起效;

  - 构建过程如何起效;

  - 还有其他哪些强大功能等。






上一篇:耗时一年用户从 0 增长至 1400 万,背后仅三名工程师,这家社交巨头背后的技术栈是如何搭建的?
下一篇:思科史上最大规模收购:2047 亿元拿下 Splunk,有人“内幕”交易获 46000% 回报?